约2320字。
六 国 论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
2、体会借古讽今的写法,理解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2、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
3、 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今义:连词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4、 词类活用
(1) 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 坚持正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