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20字。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东营市实验中学商伟伟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教学重点]:深层品味故乡情结——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的追想,对民俗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谈风俗,导入新课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端午节你了解多少?你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有哪些有趣(难忘)的经历?那么著名作家汪曾祺提到端午节会想到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2、思考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总结:说端午——说鸭蛋——说端午的鸭蛋
四、依据学生喜好确定学习顺序
选择一: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
1、浏览课文,看看汪老提到几种端午的风俗?哪些是详写?
2、你觉得哪几个比较好玩,哪个留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这篇课文写的是“端午的鸭蛋”,而开头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故乡的风俗,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中心?
选择二:说端午的鸭蛋,感悟童趣
课堂活动:仔细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尤其是文章里的动词。读完课文后看“挂鸭蛋络子”的视频。看完后说说和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1、重点品读“挑鸭蛋”,“吃鸭蛋”。
2、读这一部分,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小结:我在制课件的时候很犹豫。虽然有些地方与我们课本的描述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传达出的快乐,让我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生活。(板书)总之,不管是写吃鸭蛋,挑鸭蛋,挂鸭蛋络子还是装萤火虫,都是那么充满乐趣,仿佛一下置身于快乐的童年。汪曾祺1920年生,1989年写作此文,69岁的老头,记忆如此清晰,回忆童年的往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