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

  语文版必修二单元检测试卷1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书箧 楔子 提纲挈领 窃窃私语
  B.荟萃 淬火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C.匮乏 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D.体恤 勖勉 酗酒滋事 面面相觑
  解析 C项都读kuì。A项“楔”读“xiē”,其余都读“qiè”。B项“猝”读“cù”,其余都读“cuì”。D项“觑”读“qù”,其余都读“xù”。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立竿见影 无尚光荣 漠然处之 怨天尤人
  B.振聋发聩 弥天大谎 委曲求全 省吃俭用
  C.人事沧桑 坐收鱼利 屡见不鲜 金榜题名
  D.与时俱进 自负盈亏 耳熟能详 欢渡良宵
  解析 A项尚—上。C项鱼—渔。D项渡—度。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开始醒悟,开始反思。我渴望回到我以前的生活状态——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有七年时间。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断采取措施,开仓赈灾,救济灾民。
  解析 A项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分号应改为句号。D项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在“知县”前。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________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______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B.决定 前仆后继 只要/就
  C.确定 前赴后继 只有/才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解析  ①句中“确定”意为“明确而肯定”,“决定”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根据与后文“量化指标”的搭配,只能用“确定”。②句中根据上文“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只能选“前仆后继”。③句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应为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做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事实是说明”,“对偏见的最好说明”表意不明。B项主语承前省略不当,第一个分句主语是“各种罚款”,后两个分句依次承前主语陈述,显然不搭配,可把“的”删除,这样全句主语则是“政府执法部门”,“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句式杂糅。D项主谓不搭配,“行为”不能“纠正”(“纠正”的对象是缺点、错误)。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8题。(10分)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另外几篇小说:《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
  ……
  语文版必修二单元检测试卷2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暝(míng)   祠堂(chí)
  竹喧(xuān)   渔舟(yú)
  B.鹧鸪(zhè gū)   浣女(huán)
  猿啸(xiào)   渚清(zhǔ)
  C.霜鬓(bīn)   潦倒 (liáo)
  黄鹂(lí)   锦瑟(sè)
  D.杜鹃(juān)   沧海(cāng)
  惘然(wǎng)   伯仲(bó)
  解析 A项“祠”读“cí”。B项“浣”读“huàn”。C项“鬓”读“bìn”。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秋暝 暄闹 寒喧 鹧鸪
  B.沙渚 沧海 浣纱 惘然
  C.雨霁 鬓毛 斑白 水乳交溶
  D.含蓄 萧索 吟咏 俊逸
  解析 A项暄—喧,喧—暄。B、D两项,无误。C项溶—融。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塞上长城空自许
  解析 B项“故国”古义:过去的都城。今义:原来的国家。
  答案 B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解析 A项应为“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A
  5.下列诗句描写了时令特点,按四时顺序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解析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答案 D
  二、阅读与鉴赏(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长电波和短电波都不能替他们传达消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