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00字。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与义,如“阙”“绮”“归去”“不胜”“何似”“何事”“此事” “婵娟”等。
  能力目标:能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能借助注释和作者简介深入文章,进而探究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体味作者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以及其中寄托的对亲人的无限的思念。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朗读的指导和师生互动的问答,让学生学习该词,品味语言,积累名句。
  2、  根据小序和背景材料进行推理,探究词中流露出来的矛盾心理与旷达胸襟。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会背苏轼的那些诗词吗?)
  二、解题
  1、词
  词是依谱而填写的歌词,它的调名、题段和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它以乐谱的调名为名。
  词的分段称阙(也叫片),一般为两阙,上段叫上阙,下段叫下阙,也有三至四阙的。
  2、  苏轼简介
  苏轼,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他与其亲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三、课文讲授 
  (一)整体感知,明晰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
  明确: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教师提示注意“阙”“绮”“婵娟”等。
  2、  学生齐读。开火车的方式检查自读的效果。
  3、  教师范读,营造氛围
  我把这首词读一遍,同学们感受一下,欢迎同学们提出不同的朗读处理。
  明确:教师点拨节奏与重音,略。
  4、  学生根据注释疏通词意。
  同学们读同一首诗词,之所以会千差万别,是因为对它的理解不同,要懂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先懂得它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把这首词的意思理解一遍。“归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回到天上去呢?你的理解或许有道理。我们暂时先放一下。“何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天上比不上人间呢?我们也先放一下。
  明确:教师提示“归去”“不胜”“何似”“何事”“此事”“婵娟”等词的具体内涵。
  (二)精读品味,领会内质
  四、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该词作者借对明月的二次发问和两次的联想,抒发了作者对亲弟弟的思念和旷达的胸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2、理解词人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