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230个字。

  语文版8上诗词赏析
  邓才双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
  思想内容: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怀。
  写法: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名句赏析: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练习:
  1、题目中的“___歌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忧国忧民___的思想.
  2、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
  悲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录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诗人受害之大,灾难之大。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的“寒士”的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寒士的共同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2.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状,既显示风力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焦急和痛苦之情。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哀、悲凉、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4.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①“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②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