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060字。

  木兰诗
  备课人:杨红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难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初读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三、设疑自探
   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
  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五、质疑再探
  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明确:①木兰的征战生涯。②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③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拓展运用
  你还知道历史上或者传说中哪些女英雄及她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