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小题,约8480字。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年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月) 语文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一、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16分,共26分)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
①黉序:古代的乡学。
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
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袭爵永宁侯 袭:继承
B.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引:推荐。
C.二人并坐免官 坐:因为犯罪。
D.依仆射李平故事 故事:旧事。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 夷以近
B.道元遂尽其命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常与卧起 遂与之俱出君
3.对下列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②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③二人并坐免官 ④例降为伯
⑤请全念身 ⑥彪为仆射李冲所奏
A.①是判断句,③④翻译时要译为被动句。
B.②“……于世”为介宾结构后置,是唯一的倒装句。
C.③④⑤有词类活用现象,⑥是典型的被动句。
D.④很有特点,与③⑤各有相通之处。
4.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执法严厉,被御史中尉李彪看中,李彪推荐将其从太傅掾任上调为书侍御史,后因此而受牵连获罪被免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7—8题。
金 陵 驿①
文 天 祥
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
②草合:草已长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