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90字。
  谈中国诗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4.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5.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你喜欢读中国诗吗?它有怎样的特点呢?“诗”(湿)其实是“干”的,即它首先是凝练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京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么,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记录)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