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品味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多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
2、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难点]
对“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鲁迅到“平易温和”的鲁迅的转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请同学们先听两则“毛主席语录”: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
再请同学们欣赏几幅鲁迅先生的照片(用幻灯片显示几张鲁迅先生的个性照片)。
所以,一提起鲁迅,大家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这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鲁迅曾尽其所能地帮助和教导过他们,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来到上海,曾和鲁迅有过一段很深的师生情谊,得到过鲁迅直接的关怀和提携。所以在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之际,萧红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题为《回忆鲁迅先生》。本文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读过此文才感到: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这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二、介绍回忆录的有关知识:
这是一篇“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但凡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这节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