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8950字。
江苏省如东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3/10/19
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
A.刹车/铩羽而归 橘红/波诡云谲 辟谣/鞭辟入里
B.漫溯/横槊赋诗 悲怆/创巨痛深 弹丸/肆无忌惮
C.曝晒/曝背谈天 墟场/嘘寒问暖 粘贴/服服帖帖
D.召唤/昭然若揭 悠邈/藐视对手 提挈/锲而不舍
答案:C(“曝晒/曝背谈天”,加点字都读作“pù”;“墟场/嘘寒问暖”,加点字都读作“xū”。“粘贴/服服帖帖” 加点字都读作“tiē”A. “橘红/波诡云谲”,加点字读音不同,分别读作“jú”、“jué”。B.“上溯/横槊赋诗”,加点字读音不同,分别读作“sù”、“shuò”。“悲怆/创巨痛深”,加点字读音不同,分别读作“chuàng”、“chuāng”。D. “召唤/昭然若揭”,加点字读音不同,分别读作“zhào”、“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 ▲ )
A.在久居内陆的人的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动人心弦的诗,而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们,却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B.“山寨”版的电子产品,不仅侵犯了正规厂商的合法权益,而且其自身质量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大消费者蒙受了损失。
C.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实干家,而不要做侃侃而谈、光说不干的“战略家”“思想家”“理论家”“指挥家”。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又一桩骇人听闻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答案: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A.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该成语后不可带宾语。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此处用错对象。C.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其感情色彩与此处的语境不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
A.在当今这个舆情汹涌的年代,各级权力部门应当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等作用。
B.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C.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近期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下一步的深入探测做准备。
D.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答案:C(A.语序不当。应将“信任媒体”置于“善待媒体”前。B.搭配不当。“克服……挑战”搭配不当。D.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再”相互矛盾。)
4. 用“……使……”这句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5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答案示例: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评分标准:气温升高1分,普遍缺水1分,臭氧增加1分,世界作物减产1分,“……使……”的句式正确及字数不超过25个字1分,共5分)(解析:本题将压缩概括语段与选用句式糅合在一起,题目的要求其实就给了我们答题的框架。先概括这一段所包含的内容,第一、二、三句讲温度升高使作物产量减少,第四、五句从反面表明缺水使增加产量的好处荡然无存,“此外”这句讲臭氧含量增加降低作物产量。总体来看,就是讲了三个使作物减产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挺:坚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