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20字。
在问题发现中实现“言”“意”统一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彭玉华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参加第三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赛课设计,下面设计中的教学准备是基于当时赛课的真实情境。
【教学准备】
一、发放助读资料,包括:马尔克斯简介,《百年孤独》内容、艺术手法简介,《圣经》中圣彼得的钥匙等。
二、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每人至少提一个问题。
三、教师对学生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概括,整合成几个可以带动全篇的“主问题”。当时参加赛课的25位学生提出了66个问题,教师归纳概括成4个问题,大体涵盖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环境等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在“问题发现”中实现读懂主题、赏析手法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初读:提出问题
(一)教师投影概括整理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后附上学生的姓名。
1.儿子究竟是不是小偷?为何女人对独生子严于教育,又说他听话,他最终会做出偷窃的勾当?而女人对他的评价仍是‘非常好’的人?(胡璇、方治强、吴冰瑶等同学)
2.女人说:“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女人“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有哪些感情?(张璐璐、凌丰、方源等同学)
3.女人在盯住神父时,神父的脸为什么红了?后来女人在填表时,神父头上为什么冒汗了?(陈剑颖、刘若莎等同学)
4.文章前一部分用大量笔墨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描写,有何意图?为什么多次写到小镇的荒凉?(方田、程昀、王睿等同学)
(二)采用教师读、学生读等不同方式对照投影复述问题。(投影问题次第呈现)
(三)明确本课任务,通过解决四个问题勾连全篇,试着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赏析。
二、细读:探究问题
(一)教师明确阅读策略:课文很长,而且很有难度,主张大家进行文本细读。投影:
汪曾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吕叔湘: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二)教师明确文本细读要求:简单的说就是回归文本,回归文段,回归语言;咀嚼品味,倾听文本发出的呐喊。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具体的文段和句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回答问题。
(三)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回答投影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教师可结合问题做一些预设。
1.回答问题一
预设一: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投影:“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明确:与原文相比少了一个“吃”字,“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突出他偷东西是为了吃,为了维持最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