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30个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课堂实录
老师: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我们已经学过好多首,谁能给大家背几首?四人一组合,看哪个小组背得快,背得多。
两分钟后,有小组代表举手发言。老师让小组一起背诵诗歌,学生依次背诵了小学学过的《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老师与学生齐背。
老师:同学们都对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老师故意念错,第一次每个字一顿,第二次再读每三个字一顿,第三次每四个字一顿)
老师:我注意到大家的表情,有的人在偷笑,有的人在张大了嘴巴,看来大家都不赞同老师刚才读的方法,那么应该怎样读这个标题及这首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自由的放声朗读。多媒体出示: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准确。
两分钟后,老师点名同学读书,读完后老师未做评价,紧接着找另一个同学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该生说:读的对的,但读得不够好。
老师:那你能读一读吗?把更好的示范一下看看。
该生继续读。
老师又找了一个同学点评其朗读情况。该生答:读得没有第一个同学好,但断句是对的。
老师让几个同学都坐,笑着说:看来大家都能把这首诗歌读准,我们先感受一下,我们之所以能把它读准,是基于什么来读的呢?刚才大家都笑老师把标题念错了,这正确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呢?
大家思考答案,与老师达成共识,齐答:诗歌的意思。
老师:是的,断句对不对,意义是关键。那么就请同座位相互合作,结合注释理解下诗意。
两分钟后,老师点名找一对同桌,两人分翻译前两句与后两句。
该同桌翻译得较为准确,老师竖起拇指:很好,团结就是力量,你们二人真是珠联璧合!同学们,这首诗正是这样,前两句与后两句接合得天衣无缝。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出来,又被别一重山拦住了。
老师让大家齐读诗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诗歌断句读准了,字音读准了。但,刚才几位同学也读准了,可总有同学说不够好,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思考,与老师达成共识:因为诗歌还有感情。
老师出示多媒体:精读全诗,四人一组讨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三分钟后,老师共请了两组同学做答,老师只夸奖两句,并未急着总结。
老师:是呀,似乎我们生活中也有同样的体会也感触,与诗人的诗才有着如此深的共鸣。可以说,这个作者呀不是人,乃是上天九曲文星下凡尘,将凡将简单的道理化为一首深入简出的小诗。他是谁?大家齐笑答:杨万里。
老师出示多媒体,简介杨万里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一生力主抗金,与龙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