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490字。

  材料作文“关怀与冷漠”评析与标杆作文
  【作文题目】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将老人送医。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乘客因此耽误了一天的旅程,部分人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由材料引出作文范围)作文题,材料为社会新闻,与华附、深中等四校上期期末考试作文试题非常类似。这类以新闻事实为材料的作文,作文立意的生发点在材料,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那么,这则材料应该怎么解读呢?首先要明确事件的相关主体,东方航空公司、滞留乘客、网友等,从不同角度看都可以成为涉事主体;然后,围绕这些不同主体梳理事件,获取不同角度的信息:东方航空公司航班为救生病老人备降三亚,航班在三亚滞留16个小时引乘客不满;部分滞留乘客因耽误一天行程对航空公司心生不满,觉得航空公司的赔偿方案不合理拒绝登机;众多网友关注此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航空公司的救人行为值得肯定,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良心行为;它表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体现了“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观念。航空公司救人为先的行为之所以值得肯定,就在于它面对的是救人的代价问题——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备降救人的抉择。在生活中,一些人表现出的冷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冷漠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太高。
  航班滞留三亚16小时,不禁让人置疑:航空公司的善后处理工作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他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些?这里就可能挖掘到对无辜乘客权利的尊重问题、对普通乘客秉持“乘客至上”的服务宗旨问题、突发事件处理的规则制度问题等。
  部分滞留乘客因耽误一天行程而心生不满,是不是他们漠视生病老人的生命,反对备降救人?他们不满的究竟是什么?飞机已经备降三亚,老人已送院抢救,乘客却在机场被困16小时,这里面存在什么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