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5000字。

  安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查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漫溯(shuò)   寂寥(liáo)     喋血(dié)
  B.河畔(pàn)    冰屑(xiè)    沉淀(diàn)     粗糙(cào)
  C.满载(zài)     作揖(yī)    浸渍(zì)      青荇(xìng)
  D.莅校(lì)     屏息(bǐng)    青苔(tái)     麦糟(c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茫     尸骸     泪沾襟     桀骜不驯  
  B.榆阴     荡漾     万户侯     绿草如荫
  C.惩创     惆怅     竞自由     陨身不恤
  D.飘泊     笙萧     背包袱     博闻强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博会安徽展馆热烈欢迎同学们结伴前往参观,在那里尽享天伦之乐,感受盛世徽韵。
  B.北京八达岭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盘踞于群山之巅,叱咤风云,雄伟壮观,观者钦服。
  C.小狗包弟悲惨地死在解剖台上,巴金先生长歌当哭,撰写了《小狗包弟》一文表达自己的悲愤与歉意。
  D.印度、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总理同日访华,这令同样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忸怩不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朴素、简单,却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原因就在于这样一档节目唤醒了键盘时代深藏在国人心中的汉字情结是分不开的。
  B.高二年级组织的“中国汉字听写”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几个人都全程参与了。
  C.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性精神的张扬。
  D.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每位附中学子的梦想,但能否圆梦,与你高中三年在附中的努力程度有关。
  5.以下对汉字构成归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构成的字是象形字。如:鹿、网、日、月。
  B.用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合起来,构成的字是形声字。如“草、室、慈”是上形下声,“攻、额、歌”是右形左声。
  C.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象形符号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字是会意字。如:休、从、比。
  D.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构成的字是指事字。如:刃、寸、本、下。
  6.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以下能作为“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的下联的一项是(    )
  A.长天携秋至物阜民丰     B.长天携秋至民丰物阜 
  C.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D.神州增秀色山青水绿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具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有着净化人灵魂的巨大的道德力量。
  B.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主张诗歌“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很好的实践了这一主张,而不是新月派的戴望舒也深受“三美”主张的影响。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合称为“春秋三传”,《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的名篇。
  D.《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形式;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下面对臧克家的《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默写题(6分,每空一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雨巷》
  (4)见贤思齐焉,                            。              《论语》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
  (一)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