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7010字。
  福州八中2013—2014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3.10.6
  一、必修课内文言文阅读(4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欲肆其西封(边境)            持千金之资币物(货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列坐其次(旁边)                 
  C.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何可胜道也哉(尽)
  D.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 此吾之所得也(体会)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
  C.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
  二、默写名篇名句(10分)
  3. 填写横线上的句子(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今夜闻君琵琶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                               ,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
  (4)                         , 满座重闻皆掩泣    (白居易《琵琶行)
  (5)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7)                         ,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
  (8)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9)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0)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 ,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 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即山有龛屋    即:靠近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虽雅不酒          雅:文雅
  5.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       译: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译:        
  四、古代诗歌鉴赏(18分)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①。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②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
  【注释】①当:作为。②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
  (1)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
  (2)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沙滩上”中“惊起”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⑵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五、文学名著阅读(12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 公孙瓒战败后,先是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上阵战吕布,接着是张飞也挺丈八蛇矛来夹攻,而后是刘备又掣双股剑来助战.
  B. 曹操征张绣时,因道上缺水,将士皆渴,曹操心生一计,谎称前面有梅林。军土闻之,口皆生津,由是不渴
  C. 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文章,却都故意以言刺激对方。鲁肃深知两人意图,却在一旁缄口观望
  D.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均有才名,最小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