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80字。

  《囚绿记》教学设计
  盖州一高中
  语文组
  王川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设置的意图是通过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散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具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波动,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囚绿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是特殊历史时代的文化产物,学生应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来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文章主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作为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散文这种文体,已经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并且之前已经鉴赏了《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两篇散文,对散文的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散文中的象征手法还比较陌生,需要老师指导与点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绿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
  2、结合作者的身世,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2、运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抗争,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
  2、体会本篇散文的内涵美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及其运用。
  四、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用课件投影与绿色相关的图片,绿色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联想到安静、和平、希望;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等)因为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的喜欢歌咏的颜色。今天我们跟随陆蠡一起去寻找那片绿,赏析他的《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译家,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笔名。 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翻译的作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长期从事抗日活动,因在其主编的刊物书籍中涉及抗日内容,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7月英勇就义,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三、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巴金离开“孤岛”上海,去西南的大后方,就把文化生活设托给陆蠡照管,还请他照顾病中的三哥李尧林。1942年4月,文化生活社一批发往西南的抗日图书被扣,日本宪兵追踪到上海,查封了文化生活社,还带走了两名员工。陆蠡去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