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10份)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0 荆轲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飞将军李广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管鲍之交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管仲连义不帝秦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毛遂自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田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伍员之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张良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张骞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郅都 Word版含解析.doc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6分)
A.曩者(nǎnɡ) 有不称者(chèn)
B.居有间(jiān) 单于(chán)
C.不能须臾(nài) 蔽席(piē)
D.偻行(lóu) 揕其匈(zhèn)
解析 B项,“间”应读“jiàn”。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6分)
A.①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②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
B.①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②右手揕其匈
C.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扌適秦王②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D.①秦王必说见臣②图穷而匕首见
解析 B.①购:媾。②匈:胸。C.①扌適:掷。②腐:拊。D.①说:悦。②见:现。
答案 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6分)
①稍蚕食诸侯 ②太子前,顿首 ③又举兵南伐楚 ④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⑤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
⑥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⑦使使以闻大王 ⑧太子迟之
A.①③④/②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解析 依次是: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分)
A.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②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B.①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②因遂自刎而死
C.①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②入臣则祸至燕
D.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解析 A.①在;②跟。B.①经由;②就。C.均为“就,那么”。D.①因为;②用来。
答案 C
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6分)
A.燕小弱,数困于兵
B.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解析 B.为状语后置;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
(1)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会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广讷口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可数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数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广时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青欲上报天于军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约束,管理;(2)正逢,正巧;(3)整齐,严明;
(4)突然跳起;(5)说话迟钝;(6)约计;(7)指命运不好;(8)当时;(9)指详细情况;(10)横渡,穿越。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中首虏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虏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望气王朔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率,通“律”,条令,法令。(2)解,通“懈”,松散,懈怠。(3)燕,通“宴”,安闲。(4)悛悛,通“恂恂”,谨慎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而信、越之兵不会②太子逢迎,却行为导
B.①江东虽小,地方数千里②而子胥谏不用
C.①我何面目见之②知其非庸人也
D.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详病不行
解析 A项,①古义:没有来会合;今义:没有能力做某事。②古义,行走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①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②古义,不被采纳;今义,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D项,①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②古义,不去;今义,不被允许。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②是何楚人之多也
B.①因遂自刎而死②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C.①左,乃陷大泽中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D.①若非吾故人乎②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解析 A项,①怎么(办);②为什么。B项,均为“于是,就”。C项,①竟;②于是,就。D项,①你;②如果。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结交。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战死。
C.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扶救。
D.尝与鲍叔贾 贾:名词用作动词,经商。
解析 B.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不以为言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管仲囚焉②于是余有叹焉
C.①尝与鲍叔贾②蜩与学鸠笑之
D.①常为名大夫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解析 A.①②都解释为“因为,由于”;B.①②都为句末语气词;C.①②都是连词“和”;D.①成为;②为了。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解析 A.“以为”今义为认为,文中之意为“因此做什么”;B.“时常”今义为“经常”一个词,文中解释为两个词,“……的时候常常……”;C.“无耻”为“不知耻辱,无羞耻之心”之义;D.“通货”今义为“法定的通用的贷币”,文中是动宾短语,“流通货物”。
答案 C
4.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 A.“其”为代词,代管仲;B.第一句“于”为介词。可译为“与”,第二句“于”为介词,意为“在”;C.“而”为转折连词;D.“焉”为句尾语气词,不必翻译。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解析 D.后文“政”为“政令”,故“修”不能讲“修建”,可译为“修复,修治”。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全能表现鲍叔牙对朋友无私的句子是 ( )(3分)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鲍叔既进管仲,以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
(1)鲍叔终善遇之 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军遂引而去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待。(2)秘密地,悄悄地。(3)游学。(4)退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①齐桓公以霸②子将何以待吾君
B.①吾尝为鲍叔谋事②卒为天下笑
C.①因平原君谓赵王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②彼则肆然而为帝
解析 A项,①介词,凭,靠;②介词,用,拿。B项,①介词,给,替。②介词,表被动。C项,均为介词,通过,经由。D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答案 C
3.下面句子都属于文言特殊句式,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5分)
A.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
B.管仲囚焉
C.梁客新垣衍安在
D.子将何以待吾君
解析 B项,被动句;A、C、D三项,均为倒装句。
答案 B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①子孙世禄于齐 ②酒酣,起前 ③秦兵遂东围邯郸 ④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⑤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⑥知我不羞小节 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⑧胜请以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A.①②⑦/③/④⑤⑧/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①②/③⑦/④⑤⑧/⑥ D.①⑥⑦/②③/⑧/④⑤
解析 名词做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B.始以先生为庸人
C.欲从而帝之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解析 A项,“固然”古义为“本来这样”;B项,庸人:平庸的人;C项,“从而”古义,从,跟从;而,并且;D项,“不多”古义为“不去称赞”。
答案 B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0分)
(1)比至楚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战而举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弗知恶焉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失天下之士 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赞于平原君 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及,等到 (2)攻下,占领 (3)羞愧,不好 (4)遗漏 (5)告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①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②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B.①所谓因人成事者也②请因孺子而行
C.①赵王与之精兵十万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D.①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解析 A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拿,用。B项,①依靠,依赖;②通过。C项,①代词,他;②动词,到。D项,均为介词,在。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滑稽多辩 B.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
C.左右莫敢谏 D.今楚地方五千里
解析 A项,古义,指言辞流利;今义,用作诙谐幽默之意。B项,古今都是利益和损失。C项,古义,指身边大臣;今义,多指方位。D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把某一区域。
答案 B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4分)
A.臣之功不如也 B.客何为者也
C.今弟有罪,大人不遣 D.遂以为上客
解析 A项,省略句,省略宾语“之”;B项,宾语前置句;C项,省略宾语“余”;D项,省略句,“认为”即“以之为”。
答案 B
5.翻译下列句子。(18分)
(1)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9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9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百世不解的怨仇,连我们赵国也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羞恶。
(2)你们庸庸碌碌,都是所谓靠着别人才办成事情的人啊。
阅读与鉴赏
阅读《毛遂自荐》选段,完成6~8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6分)
(1)齐湣王出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既尽降齐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距燕军,数年不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中相与推与田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墨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人士卒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出约束,必称神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士卒分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逃走;(2)使……投降;(3)抗击;(4)推荐、推举;(5)残破,毁坏;(6)不平;(7)号令;(8)工作、事情。
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西乡对,师事之”中“师”不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B.陛下焉得而臣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解析 B项,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中“上”“下”“日”“席”与例句中的“师”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解析 A项,①介词,和、同;②动词,结交。B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同。C项,①表顺承关系;②表转折关系。D项,均为介词,于是。
答案 D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4分)
A.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B.竖儒,几败而公事
C.与士卒分功
D.共候赵空壁逐利
解析 B项,古义,是两个词,老子的事;今义,公家的事。C项,古义,分担工作;今义,分享功劳。D项,古义,争夺战利品;今义,追求利益。
答案 A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