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5篇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为政以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2克己复礼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待贾而沽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4知其不可而为之 Word版含解析.doc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5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doc

  一  为政以德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论语(lùn) 仆人(pú) 何以伐为(wéi)
  B.社稷(jì)  颛臾(zhuān)  买椟还珠(dú)
  C.虎兕(sì)  大禹(yǔ)  分崩离析(bènɡ)
  D.后羿(yì)  聚敛(jiǎn)  偃仰啸歌(yǎn)
  解析 A项“论”应读“lún”。C项“崩”应读“bēnɡ”。D项“敛”应读
  “liǎn”。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求!无乃尔是过与
  D.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解析 A项“共”通“拱”,环抱,环绕;B项“道”通“导”,治理;C
  项“与”通“欤”,语气词。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区别
  B.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去:离开
  C.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劝:努力
  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若:像,如同
  解析 A项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B项去:去掉。D项
  若:指示代词,这。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子为政,焉用杀
  A.(1)和(2)相同,(3)和(4)相同
  B.(1)和(2)相同,(3)和(4)不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不同
  解析 (1)于:在,介词。(2)于:向,介词。(3)焉:什么,代词。(4)焉:哪
  里,副词。
  答案 D
  5.《论语》这部书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是记录______时期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全书共__________篇;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方面。宋代朱熹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为“四书”。(7分)
  答案 儒家 春秋 思想 孔子 弟子 二十 政治 教育 文学 哲学 
  处身立世 《大学》 《中庸》 《孟子》
  6.名句填空。(5分)
  (1)____________,民无信不立。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
  (3)________,则安之。
  (4)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 (1)自古皆有死 (2)不患贫而患不安 (3)既来之
  (4)其身正 不令而行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
  ……
  二  克己复礼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解析 A项中“监”通“鉴”,借鉴;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
  “希”通“稀”,少。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有事,弟子服其劳
  C.有酒食,先生馔
  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解析 D项“然后”古今同义。A项以为:此处为“让……做”,今义为“认
  为”。B项弟子:此处为“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今义指“学生”。C
  项先生:此处为“年长者”,今义指“老师”。
  答案 D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D.临之以庄,则敬
  解析 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A、D两项均为代词;C项为结
  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A.是社稷之臣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曾是以为孝乎
  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解析 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判断句;B项为主谓倒装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A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郁郁乎文哉 文:文采
  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不议:无可非议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错误
  D.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老师
  解析 A项中“文”,完美;C项中“错”通“措”,放置;D项中“先生”,
  年长者。
  答案 B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投诸渤海之尾
  B.是可忍也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D.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解析 A项“诸”,之乎/之于;B项“是”,均为代词,这;C项“于”,
  在/对于;D项“云”,助词,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说。
  答案 B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
  三  待贾而沽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兹:这里
  B.从者见之    见:看见
  C.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期月:满一月,整一月
  D.求善贾而沽诸    沽:买
  解析 B项“见”,使得以进见;C项“期月”,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D
  项“沽”,卖。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子畏于匡君子之至于斯也
  B.吾未尝不得见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C.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子之往也,如之何
  D.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解析 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于:介词,在/介词,
  引出宾语,不译。B项也: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不译。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5分)
  A.公山弗扰以费畔
  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C.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解析 A项“畔”通“叛”,反叛;B项“知”通“智”,聪明;C项“时”
  通“伺”,伺察。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5分)
  A.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B.岁不我与
  C.佛肸召,子欲往
  D.其愚不可及也
  解析 A、D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
  答案 AD
  5.名句填空。(6分)
  (1)邦有道,____________,耻也;邦无道,____________,耻也。
  (2)其知可及也,__________。
  (3)君子之至于斯也,________________。
  (4)不曰坚乎,____________;不曰白乎,____________。
  答案 (1)贫且贱焉 富且贵焉 (2)其愚不可及也
  (3)吾未尝不得见也 (4)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时间:45分钟    分值: 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孔子沐浴而朝
  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C.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析 A项沐浴:现指洗澡,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澡,本文指斋戒。
  B项滔滔:现指水大的样子,本文形容动乱。C项丈人:现指妻子的父亲,
  文指年长的男子。D项五谷:都指五种农作物,具体种类说法有所不同。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过:拜访
  B.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改革
  D.植其杖而芸  植:立
  解析 过:经过。
  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止子路宿  B.欲洁其身
  C.见其二子焉  D.子路从而后
  解析 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③不得与之言 
  ④丘不与易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五  仁者爱人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通“悌”,敬爱兄长。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对人尽心竭力。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事:事情。
  D.愿无伐善  伐:夸。
  解析 C项事:止,仅。
  答案 C
  2.对下面两组中的“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4分)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③子食于有
  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
  “在”。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4分)
  A.尧舜其犹病诸  B.己欲立而立人
  C.老者安之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解析 A项“病”,名词用作动词,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使动用法,
  使……立;C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非尔所及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席也
  解析 A、B、D三项都是判断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5.名句填空。(4分)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________________。
  (3)夫仁者,______________,己欲达而达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
  答案 (1)泛爱众而亲仁 (2)吾亦欲无加诸人 (3)己欲立而立人 (4)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