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6450字。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48分)
一、识记默写(8分)
1.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
(《记念刘和珍君》)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在雨中哀怨, 。
(《雨巷》)
二、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首发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即使)没有
B.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高兴
C.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购:悬赏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 首发
6.下列各组判断中,最能表现出荆轲颇有谋略的一组是(2分)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④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⑤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先交代了秦将王翦攻破赵国,又进兵向北攻打到了燕国南部疆界,凸显了秦国的声势,也为后文太子丹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B.太子丹认为樊将军因经济困难来投奔自己,自己不忍心因私利而伤害樊将军,所以希望荆轲改换个解决危险的办法。
C.太子丹已得到秦国想要得到的樊将军的头颅,也寻到了那锋利的匕首,又为荆轲选调了勇士秦武阳作为副手,希望能解燕国之急。
D.荆轲为了确保行动有更大的把握,而等待他人前来同往秦国,无奈太子丹的催促,只得与秦武阳二人立即前往秦国。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5分)
(二)诗词鉴赏(11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秋末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已58岁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