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个字。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
  ↘导入: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望”)
  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欣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
  (与常规的写景角度进行比较,从而看出本文写景角度的独特,并由“望”导入“听”,显得自然贴切。)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找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 泉声特点 产生的联想
  第一次 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 进山后
  第三次 补山亭
  第四次 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
  3、交流评价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想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