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8760字。
广东省肇庆市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软泥上的青荇, :在康河的柔波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淇水汤汤, 。 ,士贰其行。(《诗经•氓》)
(4)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5) ,悠悠我心。 ,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6)榆柳荫后檐, 。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7)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倦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 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①吾其还也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为击破沛公军
C. 而今安在哉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共其乏困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