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本教案两个课时,约1500字。
安塞腰鼓
一. 教学目的
1.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 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的作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化语言。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铿锵的短句
2. 激昂的排比
3. 丰富的意象
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
五. 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大家在电视里见过安塞腰鼓吗?这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家想想看,在强烈的阳光下,黄土高原默默地屹立着,四面的山崖也在静默着,高粱熟了,红艳艳的在风中挥动着它们的叶子,一群壮实的小伙子,一身红色劲装,袒露着古铜色的结实胸膛,如铁塔似的屹立在厚实的黄土地上,他们的背后,是一览无余的蓝天;他们的腰间,斜斜地挂着牛皮小鼓;他们的手上,紧握着光亮的鼓槌;他们的神情,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大家能够想象出这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吧!是的,他们还没有跳动起来,还没有狂舞起来,就已经是如此的气势逼人!而他们忘情的舞蹈跳起,当他们激昂的鼓点击起,那又将是何等的壮阔、豪放、火烈啊!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刘成章的文章,体会来自高原的生命颂歌。
2.听教学录音带《安塞腰鼓》
  (学生体会,注意语调,感情,停顿)
3.再听一遍,学生轻声跟读。
4.简介作者
 刘成章,中学是就开始写诗,后写歌词,又改写剧本,到45岁以后开始写散文,在散文上有较高的造诣。
5.引入新知识
 散文有着其组成的重要三个部分:鲜明的主旨,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鲜明的主旨
         蕴涵       烘托
     丰富的意象          优美的语言
             渲染
(图一)

6.在课文找出实写的事物(学生活动,教师归纳)

背景:高原、高粱、山崖、酸枣树、阳光、空气
主体:后生、腰鼓              (注意它们所用的形容词)
衬体:观众、鸡鸣、石头、火花、旋风等等
            (图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