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9400字。

  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2015届期末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   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布依族民居
  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考古学家们在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最早 7000 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
  布依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防火防风。
  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小溪。布依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构成的;大体上一个房族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
  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呈“H”型布局,这正是受儒家文化敬天法祖治世观念影响的体现。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典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厅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中厅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无论是传统的木架结构还是石板结构,通常情况下分上、中、下三层。由于布依族是田间劳作的农耕民族,所以其居住空间也与他们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与其思想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中层是房屋的主体,里面包含有火塘、伙房、中厅(堂屋)、卧房。火塘是布依族的主要生活场所,根据房屋的形式火塘有不同的设置,居住在平地楼的布依族,火塘一般设在一楼,但对于大部分的布依族而言,火塘都设置在二楼堂屋靠里侧一间,在室中间挖小坑,四周垒石条或砖,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般置放三角铁架,用于安放烧饭煮菜的锅具。火塘正上方悬挂—长方形吊炕或吊钩,作为熏制和烘烤食品之用。
  伙房即厨房,是布依族从火塘生活形式逐步发展过渡而来的布局形式,伙房里垒有灶台,放有碗柜,布依族做饭做莱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伙房,而火塘是冬季烤火、年节熏烘腊肉之用。堂屋是布依族整个家庭的重心,堂屋整个空间有四根大的穿枋穿构而成,这四根穿枋人们称呼为“四大落雁”。
  在堂屋正中的墙面上会搭神台,用来供奉家神,他们的神台装饰得精致大方,年节或家里有什么大事都要先供奉祖先,希望取得祖先庇佑,确保家人安康,家畜兴旺。
  堂屋后面设卧室,两侧各分两室。老人的卧室比较简洁,年青人的卧室布置得相对新整。室内的家具都为木质上漆,格调古色古香。最上层为房屋顶棚,用于搭建粮仓和堆放一些不常用到的农具。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1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布依族民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依族民居有干栏式木楼民居和石板房两种,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已经发展成熟的木楼、石板房民居了。
  B.布依族民居中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与我国其他民居的建筑布局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C.布依族民居室内呈“H”型,中心为中厅也称堂屋或明堂,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古文献所讲的“感天地,正四方”。
  D.布依族民居中厨房布局形式从火塘逐步发展而来,布依族厨房是布依族做饭做菜的中心逐渐转移的见证。
  1、B见文中第三段“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原文中只列举了几种建筑,而其它类型的未必就有很大差别,另外原文说的是建筑类型,而选项说的是建筑布局。
  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3分)
  A.处在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的民居是不同的,这种现象与他们在聚集地收集到的建筑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布依族源于先秦的百越人,百越人至少在 7000 年前就有类似于后来的干栏式建筑的民居,同期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①取太平②,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释]①太祖:朱元璋。②太平:古地名,今安徽当涂。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形胜以临四方          抚:据有
  B.太祖多其能让            多:赞许     C.视诸儒最旧              视:看待    
  D.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4.C (视: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