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20个字。

  诗四首
  Tracy135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归园田居》(其三)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一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居》。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曾做过十三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