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080字。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殷红yīn 气氛 fēn 百舸kě 倾轧yà
B.隽永jùn 鬼蜮huò 暴戾lì 纨绔kù
C.信笺 jiān 荡涤dí 发酵jiào 蓬蒿hāo
D.絮聒 guá 纰漏pī 刑笞 chī 棱角líng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高考改革在即,英语学科首当其冲,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以更有利英语学习。
B.有些人眼光短浅,目无全牛,只考虑个人和短期利益,往往吃大亏。
C.近几年出版界很热闹,各类题材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让人不敢恭维。
D.巴西足球确实很强,中国队与之相比,显然是难以望其项背。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绕月”,这是继载人航天飞行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B.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C.中国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案例,再次将“疫苗安全”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要想妥善处置与消除公众可能出现的恐慌,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必须竭尽全力。
D.目前,媒体最大的问题是“妄自菲薄”,IT业最大的问题是“妄自尊大”,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没有明确用户目标与用户的差异化价值导致的。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对偶、反复)
B.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人一定要惊讶。(比喻、排比)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夸张、对偶)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夸张)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丰子恺既是漫画家,又是散文家,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暖流》深受读者喜爱。《渐》所引诗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为白居易所作,而“纳须弥于芥子”为道家典故。
B.《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是明朝著名古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志”是古代一种叙述、抒情的文体,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
C.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所写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在《兰亭集序》中反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
D.杜牧,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人。其诗歌擅长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他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为晚唐诗人主要代表之一。“小李杜”称谓,是相对另外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而言的。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书:写完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流动
B.①高低冥迷 冥迷:分辨不清 ②适莽苍者 适:刚才
C.①汝幸而偶我 偶:配偶,嫁 ②知效一官 效:效仿
D.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大气变化状况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海[]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既为此志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B.有鸟焉,其名为鹏 盘盘焉,囷囷焉
C.《齐谐》者,志怪者也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不知东方之既白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9.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 ①彼且恶乎待哉 ②楚之南有冥灵者
D.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此小大之辨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共21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