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630字。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成绩__________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重复的只写一个)(4分)
  步入景区,见风光qǐ ▲ 丽,niǎoniǎo ▲ 炊烟,如诗如画。晨雾轻笼,秀水似一根标致的裙带,绕垛而过。古褐苍苍的木楼,雄jù ▲ 其间,别致而优雅。引得游人纷至tà ▲ 来。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邹书记要我们不要再问为什么只安排我们班六、八两个组去报告厅听道德讲座。
  B. “明天第十四届运动会8点钟开始,”王老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C.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人们不禁要问:安倍政府究竟想干什么?日本未来要向何处去?
  D.为了激励和教育学生,兴华初中于9月18日下午组织初三年级召开了以《不忘九一八,保卫钓鱼岛》为主题的班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话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直指美国插手东南亚问题的本质。
  B. 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曾获2007年“‘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 写得很深入,绝非浮光掠影地看看就能完全领会。
  C. 自今年4月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别出心裁。
  D.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
  ①法不阿贵,       ▲     。        ②      ▲      ,故克之。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      ▲      。  ④      ▲      ,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⑤做人切忌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连续两句):         ▲        ,          ▲        。
  ⑥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        ,           ▲          。
  5.名著阅读。(6分)
  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整整谈上一个钟头。谈完话以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分手道别。
  ⑴上面这段话出自  ▲  国讽刺作家     ▲      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2分)
  ⑵选文写的是主人公在哪一个国家的见闻?学者们的这一做法为什么受到了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2分)
  ▲                                        []
  ⑶请具体说说《格列佛游记》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                                        
  6.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 “广告多棱镜”专题研究活动,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学海撷趣】下面这则材料,运用了什么形式的广告?这种广告形式有什么效果。(2分)
  “小弟弟,好玩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当,当,当,——“洋瓷面盆刮刮叫,四角一只真公道,乡亲,带一只去吧。”
  “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洋布,特别大减价,八分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些回去?”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我的解释:                         ▲                                      
  ▲               
  (2)【实践探究】还有十多天我们又迎来传统的农历春节了,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才算过了这一节日了。特别是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对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放假前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 ,请你为本次论坛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                                     
  (3)【口语交际】元旦假期,章张致仕和爷爷一起逛街,在“胜利酒楼”门口看到一则广告语:“第一次不来是您的错,第二次不来是我的过。”看了后爷爷不解其义,假如你是章致仕,如何向爷爷介绍这则广告语的含义?(3分)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诗,完成第7题。(6分)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词作于元丰元年,苏轼在徐州任地方官。春大旱,作者率众石潭求雨。得雨后,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作词于谢雨路上。②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7.
  (1)词的上片描写村民生产劳动繁忙的句子是:     ▲     。     ▲     。(2分)
  (2)具体说说这首词在写景上的特色。(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