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12790字。

  漳州四地七校2014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命题人:程溪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淇水汤汤, 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3) 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