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9400字。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守转型社会的“底线伦理”
关于道德,我们遭遇过这样的现实——官员有腐败,学术会造假,地沟油在泛滥,毒奶粉在蔓延。然而,也正是关于它,我们又听过这样的故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士兵。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暴雨洗礼了北京的城市精神。无数北京人以令人动容的行动,在61年不遇的暴雨突袭下,耸立起一方“道德高地”。
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验,给了我们医治道德伤口的信心,但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非常时刻展现“道德高地”的中国,如何在平常日子里填平“道德洼地”?在危急之时张扬“路人之德”的社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底线伦理”?
烟草公司竟获“生态贡献奖”,“凉民证”堂而皇之成为旅游广告,为“辛苦费”玩起了“假结婚”……近期的这些新闻之所以引起舆论激烈反应,正因为触碰了道德的“底线”。如果燃烧公众健康的香烟可以领受“生态”奖,那么评奖的底线何在?如果打擦边球的噱头可以挑战受众认知,那么“创意”的底线何在?如果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能以失信欺诈为本钱,那么做人的底线何在?
你的底线在哪里?近年来,从反思三聚氰胺奶粉背后的商业诚信失守,到忧心遗弃双亲折射出来的人性基点迷失,再到剖析干部贪腐、医院红包、虚假新闻等不良现象暴露的职业准则失效,人们越来越痛切地感到,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需要坚守最低标准,捍卫基本规则,用底线伦理构筑最后也是最坚固的文明屏障。
道德的钟摆,倘若屡屡冲破底线,便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肆意颠覆。如果坐视底线失守,失范的行为将无拘无束,“破窗效应”的负能量会四处传播,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运行的基础,带来普遍的伤害。正因为如此,有学者痛陈,比之制度的缺漏,一些社会赖以维系的基础秩序的溃败才是更可怕的。
雨果曾经说过,做一个圣人,这是偶然的现象;做一个好人,却是为人的常规。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会让人们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道德虚伪主义;听任唯利是图的行为极端化,则会催生不择手段的道德功利主义。道德世界不是成色均匀的美玉,而是由低到高的阶梯。从高蹈到平实,从理想到现实,面对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我们应摆脱“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单项选择,跳出“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绝对思维,崇仰最高限度的道德,也需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崇尚“八荣”的境界,也需远离“八耻”的困扰。
也许我们很难有机会经历特殊关口的考验,也未必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起码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好干部从不贪做起,好会计从不做假账做起,好记者从不说假话做起,好企业从不卖假货做起。如果每个公民、行行业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底座,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1.下列对于“道德高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高地”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阶梯式的最高限度的道德,即在非常时刻,将维护公共利益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B.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士兵和61年不遇的暴雨突袭下的无数北京人的表现,就是在非常时刻展现出的“道德高地”的典范。
C.只要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守住伦理底线,为善去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社会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道德。
D.道德高地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达到的,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不切实际。但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做一个好人,却是为人的常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填平‘道德洼地’”,是指危急之时张扬“路人之德”,平常生活中坚守“底线伦理”,起码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B.官员腐败,烟草公司获“生态贡献奖”,“凉民证”成旅游广告等颠覆社会主流价值的行为是我们要填平的“道德洼地”。
C.“底线伦理”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应成为最坚固的文明屏障,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构筑,社会才会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D.“要么全部、要么全不”是一种绝对思维,它过度强调道德的超越性,会催生不择手段的道德功利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业欺诈、不讲职业道德突破了社会的底线伦理,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坚守底线伦理很重要。
B.坐视底线失守,会导致行为失范,从而侵蚀社会运行的基础,社会赖以为系的基础秩序会因此而溃败。
C.我们需要崇仰最高限度的道德,更需要守住最低限度的道德,我们的社会才能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D.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特殊的考验,也没有力量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但要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坚守底线,为善去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