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蝴蝶之恋》教学设计<br>
双流中学 赵剑云<br>
教学目标<br>
1.体会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br>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br>
3.培养学生同情弱小者、关怀生命的美好情感。<br>
重难点<br>
重 点:目标1、2。<br>
难 点:目标3。<br>
关键点:目标2。<br>
教学时间:一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br>
蝴蝶色彩绚丽,五彩斑斓。它飞舞于花间,体态轻盈,优雅多姿,把大自然点缀得更加和谐美丽。古往今来,它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艺术创作的绝好题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魂的艺术品,也是人类幸福、和平、吉祥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白羽先生的《白蝴蝶之恋》,体味一只受伤的小蝴蝶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感情涟漪。<br>
二、学生听课文朗读(放录音)。要求:<br>
1、找出课文中描写白蝴蝶的段落。<br>
2、把握“我”对白蝴蝶的感情变化。<br>
三.自读;梳理课文内容,讨论填充表格<br>
(见课件)<br>
四.把握“我”对白蝴蝶的感情变化。<br>
1.“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句中“圣洁的水”比喻什么?“柔软而又强烈的光”又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br>
讨论并归纳:对美而柔弱的事物,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引起怜悯之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这方面的情感,比如小时候自己养的小宠物逝去了,我们总是要忍不住落泪,现在作者在美丽的白蝴蝶面前,情感也是这样。弱小、美丽的白蝴蝶触动了作者的心灵,使得作者自然地施手救助这只美而弱的白蝴蝶,这种救助不含丝毫的功利,因而是“圣洁”的,因此这滴“圣洁的水”便是白蝴蝶的柔美而引起的柔情了,是比喻心中善、爱等美好的情感。“柔软而又强烈的光”,那柔弱的是情感,是对弱小生灵的怜悯,而这种怜悯又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拯救意识,因为白蝴蝶是美好的生灵,是值得尊重的生命。全句话的意思是我痴呆地望着受伤的白蝴蝶,心里油然而生同情之心,于是不自觉地关心弱小者的命运。<br>
——怜悯<br>
2、“它活过来了”。<br>
——喜悦<br>
3“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一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声为什么“很遥远”,“后来”才感觉到?<br>
讨论并归纳:这只白蝴蝶的美与柔弱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所以当作者准备不再关注这只白蝴蝶的时候,作者的灵魂就开始了呐喊:它在提醒作者应该停下自已的脚步。我们不也是有这方面的经历吗?打动了自已的东西总是会牵挂着自己,即使不去想它,它也会自然地让你想起它来。没有故意地去想,那“想”就来了,这不就是“很遥远、很遥远”吗?这种“很遥远、很遥远”的无意识的念头不久就会被我们意识到,这就是要用“后来”的道理了。<br>
——牵挂<br>
4.“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白蝴蝶的“美丽”“勇敢”表现在哪里?<br>
讨论并归纳:<br>
( l)美丽:“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br>
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细的脚。<br>
(2)勇敢:在这阴晴不定,春寒料峭的天气里飞出来寻觅,表现出寻<br>
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这是作者对白蝴蝶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对白蝴蝶的勇气的赞美。<br>
——敬佩<br>
4.课文最后一段,“我”为什么感到“失落、怅惆’’?“我”的感叹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br>
讨论并归纳:我感到“失落”、“怅惘”是因为白蝴蝶离我而去,是出于“我”与白蝴蝶刚刚建立起的情感联系中断的缘故,它今后是否还会遭遇到风雨交加的天气?或者遇到大自然强敌的攻击?或者受到人类的残害……如此美丽的勇敢的弱小者如果遇到不幸又有谁去同情、怜悯它呢?又有谁去关怀这样的小生灵呢?但美丽而又勇敢的小生灵并不依赖于人类的庇护,一恢复身体就自由翱翔而去,真令人羡慕,感动。“唉!人啊人……”作者在此感叹的是人却缺乏蝴蝶这样的勇气。<br>
——怅惘<br>
五.小结<br>
本文通过对一只在暴风雨中受伤的白蝴蝶命运的关注,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的怜悯、牵挂和敬佩。这一只可怜、可爱、可敬的白蝴蝶展翅飞翔于蓝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