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题,约6360字。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gān) 迤逦(lǐ) 拮据(jié) 命途多舛(chuǎn)
B、蕴藉(jiè) 匹配(pǐ) 自给(jǐ) 咬文嚼字(jiáo)
C、流憩(qì) 险衅(xìn) 央浼(měi) 茕茕孑立(qióng)
D、参差(cān) 下乘(chéng) 精髓(suǐ) 载欣载奔(zǎ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也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展示了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变化过程,围绕林冲的遭遇,全文情节的展开张驰有致、波斓起伏。
D.《逍遥游》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将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战国策》。课文故事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复杂,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B.《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C.《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封闭、保守、胆小、多疑、害怕变革的形象,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D.《归去来兮辞》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遣词造句不露斧凿痕迹。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1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②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③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于此。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