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20个字。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方法
  1、 讨论交流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这都与一个人物分不开,他就是邓稼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邓稼先。
  二、简介邓稼先和杨振宁
  1.个人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二人的关系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三、介绍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四、朗读课文
  提示:1.注意朗读的语调和感情----赞美、自豪、深情。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文中的小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五、朗读检查
  1.检查生字词
  热泪盈眶(kuàng)可歌可泣(qì)鞠躬尽瘁(cuì)彷徨(páng huáng)殷红(yān)殷切(yīn)
  鲜红(xiān)鲜为人知(xiǎn)
  2.成语积累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层出不穷马革裹尸
  3.自读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