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680字。
  湖北省孝感市七所普高联考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戗(qiàng)兽   毗(pí)邻    茶峒(dòng)     咬文嚼(jué)字
  B. 迤(yǐ)逦     容膝(qī)     怂(sǒng)恿     茕茕孑(jié)立
  C. 晦朔(shuò)    赍(jī)发    付梓 (zǐ)        不落言筌(quán)
  D. 央浼(měi)     出岫(yòu)    矜(jīn)育      模棱(léng)两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酒撰    绵密     唉声叹气      委曲求全
  B. 告罄    针砭      头昏脑涨      皇天后土
  C. 拔擢       布署      变本加厉     关怀备至
  D. 尺牍    颦蹙      感恩带德     渔舟唱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       总体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建设南极内陆站是这次科考活动的核心任务。
  ②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       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宇。
  ③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      好,回家乡也不错。
  ④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       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A.考察   简朴   固然   百家争鸣   B.考察   俭朴   虽然   百花齐放
  C.考查   审定   俭朴   百花齐放   D.考查   简朴   虽然   百家争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光潜、林庚、钱钟书在《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中所谈到的那些文学作品是很多学子都读过的,我们的目光被强烈地吸引着,除了认真品读外,别无他法。
  B. 李密为了供养祖母,与祖母相依为命,多次辞掉官府的征召,最终凭自己的一腔真情,打动了皇上,这种至纯至孝之情对同学们并不陌生。  
  C. 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列举了大量例子,证明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
  D. 霍金在《宇宙的未》中揭露和批评了古代的巫术和近代宗教预言的荒唐,围绕宇宙为中心,探讨了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的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变色龙》,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文章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是骈文中的极品。
  C.“奸雄”曹操性格复杂,虽说过“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这样的话,但他有时又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三国演义》)
  D.堂吉诃德与“白月骑士”加尔拉斯里决斗,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了游侠活动。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堂吉诃德》)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也说“抗日神剧”
  董阳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