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12740字。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超出部分不得分。
  第I卷(39分)
  一、论述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在南极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类冰鱼,它们的身体就像冰一样呈半透明,体内几乎不含血红蛋白。
  约翰•路德和其他的研究人员确认,南极冰鱼是唯一同时缺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脊椎动物。血红蛋白是富含铁的蛋白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这些细胞用它吸收和释放氧气。一般看来,生物学家认为冰鱼苍白的血液是对南极冰冷而富含氧气的水环境的典型适应特征。可能冰鱼通过鳃和极薄的皮肤吸收了许多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因此它们可以抛弃那些大而柔软的红细胞。而且,生物学家们还推测,较稀薄的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的时候阻力比较小,而节约能量消耗也有利于生存,尤其是在极端环境里。
  然而,最近一些生物学家提出,血红蛋白的缺失不是一种有用的适应行为,而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幸结果。冰鱼的血液携带氧气的量只有普通鱼类血液的10%,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大幅调整自己的身体。进化铸成的这个大错也许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是致命的,但冰鱼的鳃,加上一点点幸运的环境优势,拯救了它们,没让它们因血液的缺陷而灭亡。
  通过对比冰鱼和红血球鱼类的DNA,美国西北大学的威廉•德特利茨和他的同事们确认了导致血红蛋白的特殊基因缺陷。总的来说,调控血红蛋白合成的一个基因在冰鱼体内完全缺失。虽然没有任何其他动物完全缺乏红细胞,生物学家发现环境改变会导致红细胞的减少。当气候变冷的时候,鱼类把血液变得稀薄一点而更容易流动是有好处的。相比生活在温暖水域里的鱼,生活在冷水里的鱼血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比例更低。而且,生活在温带的鱼每到冬天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会减少,以节约能量。根据这些事实,生物学家猜测南极冰鱼为了适应南冰洋而进化出了特别稀薄的血液。
  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克莉丝汀•奥布里恩和她的同事提出,和南极鱼科的近亲还有其他大小差不多的鱼相比,冰鱼的心脏和血管都比较大。虽然在冰鱼体内循环的血液异常稀薄,但它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容量很大。他们计算出,要让血液全部循环起来,冰鱼消耗的能量大约是南极鱼科中红血球鱼类的两倍。温带鱼类的心脏消耗的能量不到基础代谢率的5%,而冰鱼巨大的心脏消耗的能量占了身体能提供的能量的22%。他们还指出,冰鱼供养每个器官的血管也要比红血球鱼类多。
  和近年来的其他生物学家一样,奥布里恩和希德尔认为,冰鱼巨大的心脏和毛细血管,升高的血压还有稠密的血管视为对血红蛋白缺失的补偿。但仅有这些适应特征似乎不足以挽救南极冰鱼免遭灭绝,它们似乎还从营养富集的环境中受益。
  然而现在,冰鱼正面临一个新的威胁——人为的气候变化。南冰洋正在变暖,而且可能酸化,营养将会减少。奥布里恩说,研究者已经指出,相比红血球鱼类,成年冰鱼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它们无法经受高温。如果路德说对了,“只有在极地地区寒冷的水中,没有色素的鱼类才能生存”,那么正在南冰洋发生的温度变化可能给冰鱼带来灭顶之灾。                                   1.下列对于冰鱼体内为何缺少血红蛋白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专家推测,冰鱼体内较稀薄的血液在循环时可降低能耗。
  B.生物学家发现,环境改变会导致生物体内红细胞的减少。
  C.有些研究者认为,调控血红蛋白合成的一个基因在冰鱼体内完全缺失。
  D.当气候变冷时,体内红细胞减少更有利于鱼类的生存,所以冰鱼进化出了缺乏血红蛋白的稀薄的血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2分)
  A.冰鱼和其大小差不多的南极鱼类近亲相比,冰鱼的心脏和血管都较大。由此可见,冰鱼消耗的能量也比红血球鱼类要高。
  B.冰鱼的鳃和皮肤可能替代了通常由血红蛋白实施的吸收氧的功能。
  C.冰鱼体内大容量的血液循环系统弥补了血液异常稀薄的不足。
  D.生活在冷水中的鱼,其血液中红细胞的比例更低,是因为环境改变会导致红细胞的减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因为冰鱼血液携带氧气的量只有普通鱼类血液的10%,因此可知冰鱼体内只含有普通鱼类10%的血红蛋白。
  B.不光是冰鱼,其他任何动物在气候变冷时都会出现体内红细胞的减少。
  C.巨大的心脏和毛细血管以及南冰洋中丰富的营养,是冰鱼免遭灭绝的两条重要原因。
  D.气候变暖导致南冰洋海水营养相对减少,可能会给冰鱼带来严重灾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6分,每小题2分)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