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9530个字。

  北京市燕山区2014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2014年4 月
  1.本试卷共8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 用黑色字迹笔作答。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笨拙(zhuō)提防(dī)情不自禁(jìn)
  B.魁梧(wú)祈祷(qí)牵强附会(qiǎng)
  C.膝盖(xī)允许(rǔn)既往不咎(jiù)
  D.脂肪(zhǐ)憎恶(zēng)惩恶扬善(chéng)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今年北京的春天来得迅猛,气温似乎一下子就窜到了二十多度,各种花便哗啦一下,争先恐后地开起来,看得人眼花(潦、缭)乱。
  “潦”有“潦草,不工整”的意思,“缭”有“纷乱”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缭”。
  B.为净化短信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对于一些骚扰垃圾短信,一经举报,中国移动就会将其屏(避、蔽)掉。
  “避”有“躲开”的意思,“蔽”有“遮挡”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蔽”。
  C.她敢于用犀(力、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完全不同于常人的看法,令人十分钦佩。
  “力”有“力量”的意思,“利”有“利害”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力”。
  D.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手)屈一指的大学。
  “首”有“首先”的意思,“手”指“身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位”,有“手指”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好歌曲》于3月21日晚落下帷幕。歌手霍尊与费玉清合唱了《卷珠帘》。霍尊歌声空灵轻盈,费玉清歌声温润如玉,听着这一长一少两位歌手水乳交融的歌声,你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横亘了45载岁月。
  B.今年索契冬奥会上,已斩获两枚金牌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赛程最后一天迎来了收官之战,男子500米、女子1000米、男子5000米接力轮番向金牌发起顽强冲击,但终因有选手赛场摔倒等原因功亏一篑,最终以2银1铜的战绩收了豹尾。
  C.进入初四复习的攻坚阶段,同学们不但没有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垮,反而越战越勇,对付难题方法越来越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D.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年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国家,就无法保护自己的主权。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4.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此次暴力事件造成29死143伤。
  政治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一事件。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学生甲:如此恶性事件真是骇人听闻!
  B. 学生乙:如此恶性事件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疾。
  C. 学生丙:如此恶性事件真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啊!
  D. 学生丁: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疾的恶性事件吗?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的提出,有更为广阔的背景:天下大同,不仅是四海之内,更是六合之中,自由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的权力,更是所有人的追求。
  B.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不就是真实的写照吗?
  C.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扫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呢。”
  D.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6.依据语段内容,对划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黑匣子装备有水下信标(ULB)。当飞机坠入水中时,信标开始发送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脉冲,这种脉冲可以被声纳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在信标的一端有像公牛眼一样的水下传感器。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使信标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信标通常发送37.5kHz的脉冲信号,并能从深为14000英尺(4267m)的水下传递声音。一旦信标开始工作,它会每秒发送一次信号并持续30天。
  A.通过水下传感器激活信标,使它发出超声波脉冲。  
  B.当水接触到传感器,超声波脉冲就会由被激活的信标发出。
  C.通过水接触到传感器,被激活的信标就会发出超声波脉冲。
  D.当水接触到传感器,信标就会被激活而发出超声波脉冲。
  7.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只要明天还在
  A.诗中说“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不畏惧黑夜喜欢太阳的心情。
  B.“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这句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希望”比喻成“沙漠中的绿洲”,生命成了希望的载体,表达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C.诗歌中“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相信困难终将过去,明天会更加美好的信念。
  D.“我就不会悲哀”在诗中出现了三次,这是诗歌中常见的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从“春天、生命、明天”中看到希望,整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积极向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