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20个字。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王建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秋天这个特殊的季节中的花类——菊花来品味语言,从而理解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与深厚。
情感与态度: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观看校园中的菊花这个生态物种进行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不仅仅是给予,还是一种责任——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
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
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非常熟悉一位女作家——张海迪,她用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成才,笑对人生。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史铁生,同样是一位苦命的作家。(出示课件:史铁生照片)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6岁毕业于清华附中,18岁在延安插队,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又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着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读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合欢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
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
(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
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