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9370字。
玉溪一中2015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强者”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理性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里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征服性战争倍加颂扬和夸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需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在战场面描述上,《伊里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情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选自《〈诗经〉与〈伊里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必然带来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B、一个民族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深受其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影响。
C、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D、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解析:“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错,而应是“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因为不同题材作品可能有相同的特征和风格。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
B、古希腊民族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C、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有着不同的尚武精神,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着重塑造德才兼备的军人形象,而古希腊民族塑造的军人缺少仁厚德性。
解析:应是把战争视为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里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而《诗经》中战争的双方构成一种善与恶、爱与憎的关系。
B、古希腊各民族、部落所获得的平等关系因是力量平衡所致,故与现代人崇尚的“平等”是不一样的。
C、《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而《伊里亚特》热衷于对血腥的战争场面、残酷的厮杀情景进行尽情渲染。
D、本文不惜笔墨梳理历史文化特征与战争审美倾向的关系,是为比较《诗经》与《伊里亚特》的战争审美倾向做准备。
解析:“《诗经》中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说法绝对化,原文是“《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答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
毛吉,字宗吉,余姚人。景泰五年进士。除刑部广东司主事。司辖锦衣卫。卫卒伺百官阴事,以片纸入奏即获罪,公卿大夫莫不惴恐。公行请属,狎侮官司,即以罪下刑部者,亦莫敢捶挞。吉独执法不挠,有犯必重惩之。其长门达怙宠肆虐,百官道遇率避马,吉独举鞭拱手过,达怒甚。吉以疾失朝,下锦衣狱。达大喜,简健卒,用巨梃搒之。肉溃见骨,不死。
天顺五年擢广东佥事,分巡惠、潮二府。痛抑豪右,民大悦。及期当代,相率吁留之。
程乡贼杨辉者,故剧贼罗刘宁党也。已抚复叛,与其党曾玉、谢莹分据宝龙、石坑诸洞,攻陷江西安远,剽闽广间。已,欲攻程乡。吉先其未至,募壮士合官军得七百人。抵贼巢。先破石坑,斩玉;次击莹,馘之。复生擒辉。诸洞悉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