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1760字。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   琴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视为“八音之首”。它刚柔相济,清浊兼备,变化丰富,意趣盎然,充满了表现与感染力的音质,以及内敛委婉的艺术风格,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阶层,所谓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作为大雅之音的古琴,自古就与“圣贤之书”并重。  
  文人弹琴,注重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弹琴必须选择适当的环境,幽静的外在环境与闲适的心境相互映衬,方可达到心物相和、主客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文人看来,“琴音”不是纯粹的“声音”,它携带与天地同和的意义与价值,是沟通宇宙万物“和谐化” 的存在。音乐的和谐关涉天地之道的运行秩序,暗含有自然之序的运作节律,只有“协天地之性”,才能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否则就会造成阴阳不调、民离神怒。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和哲人味道的乐器之一,古琴对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哲学、美学方面的影响尤为显著。古琴音乐中所含的儒、道、释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阶层矢志不渝追求的精神内核,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体。
  由于古琴音正声朴、五音清晰、变调严谨,非常适合体现儒家“乐以载道”的正统雅乐精神,从而使古琴由普通乐器变成君子一日不可离的修身之器,使操琴不再是通常的艺术演奏,而成为君子养性悦心的悟道过程。在孔子时代,琴乐不仅仅是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音,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含在其中,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数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古琴曲约有一半以上来自山水、动物、植物等自然景色。在《高山》《流水》等琴曲中,人们寄情山水,陶冶性情,感受身心舒畅,魏晋之后,经学受创,玄学盛行,老子“淡乎其无味”“大音希声”的观点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对古琴音乐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了琴乐对“淡而会心”“恬然自适”的恬淡之美的追求。宋代周敦颐援道入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吸收、融合,提出“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的“淡和”说,从而使“淡和”成为儒、道两家尊崇的音乐审美观。
  佛教对古琴美学思想有重要影响的是禅宗“顿悟说”。在体现禅宗佛学的音乐境界观方面,古琴作为古代士大夫自我修养、陶冶性情的乐器,在禅宗“顿悟说”的影响下,更加突出了它的“自娱”、自适与自释功能,弹琴成为表达心声、安慰心灵的自我欣赏之事,即兴演奏古琴,乃是表达从思想与肉体禁锢中解脱出来的超逸与愉悦。明人李贽发展了禅宗“顿悟说”,将禅的意识、思维方式用于古琴音乐审美,强调自我体验、心领神会,在音乐中彻悟禅理、实现人生之追求。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发出的感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古琴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大音希声”,领略其奥妙无穷的神韵和深远的艺术境界。
  1.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琴刚柔相济,清浊兼备,变化丰富,意趣盎然,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阶层。
  B.古琴是八音之首,在文人雅士眼中,它和圣书一样重要。
  C.古代文人注重音乐的和谐,认为它关涉天地万物的和谐。
  D.古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源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他所听到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文王圣明的德行。
  B.老子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淡,所以古琴应该追求恬淡之美。
  C.李贽认为,欣赏古琴也能研修佛学,用心领会就能彻悟禅理。
  D.作者认为,尽管古琴曾被冷落,但申遗成功会带来古琴复兴。
  3.下列有关儒、释、道对古琴态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点是都重视古琴陶冶性情的作用。
  B.儒家更重视古琴的“载道”功能和教化百姓的作用。
  C.道家更重视古琴能让人援道入儒、恬淡处事的作用。
  D.佛家更重视古琴能使人自娱自适、自我解脱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