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教时,约4700字。
窦娥冤
教学目的:1.涉猎中国古代戏剧文学,了解掌握一些常识
     2.体会评价窦娥的形象
     3.体味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学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认识曲词的语言特点
     2.认识窦娥的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本课为单元起始课,第一课时可结合单元所附短文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并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戏曲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品读几则曲词,理解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 中国文学简史回顾,引入: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先秦时期还有《诗经》和“楚辞”,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秦朝过于短命因而文学基本空白;汉朝《史记》为其后历代提供了范本,是汉朝文学和史学的一座丰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田园诗,隋朝与秦朝一样历史过短而缺乏有份量的作家作品,五代时期是词的形成期,南唐后主李煜更有“词帝”之称。
2.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当词逐渐与音乐脱离,变成案头文学时,便逐渐成了文人的专利品,逐渐地远离民间,于是老百姓回到民间小调中去吸取音乐与文学的营养,再加上辽金元少数民族音乐的传入和影响,刚健清新、幽默泼辣、口语化程度很高的散曲便应运而生了。散曲的勃兴又促进了杂剧的定型。杂剧是一种戏曲艺术,有曲文、宾白、科介,是专在舞台演出的;而散曲没有宾白、科介,是用来清唱的,从根本上来说,仍属于诗歌的范畴。散曲是构成戏曲的基础,又是独立的一种诗歌体裁。(《越调·天净沙·秋思》)
关于元杂剧。
二、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金院本即金代院本杂剧,包括述说和代言,或亦装扮人物而作故事的片断表演,为元代用北曲谱成表演故事的杂剧打好了基础;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体文学形式,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本折中其他曲子均属这一宫调。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