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课时,约5100字。

《致橡树》教学设计
               福州环保职专 陈锦海
【本课创新点】
1、激趣导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运用电化手段辅助诵读,感知内容。
3、运用“问题法”教学,提出命题,学生依据诗歌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讨论,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能力。
4、主体活动延伸,结合自我或身边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进行非预计性的“谈情说爱”讨论,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创新理论依据】
1、迁移创造:“迁移创造”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变“读”为“写”或“说”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提问作为阅读、讲析课文的抓手;注重“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开启课文大门的钥匙。
2、问题教学:有的文学作品哲理性较强或内涵意义较深,如朦胧诗,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按照传统教法,颇费时费力,学生不能直奔重点,突破难点。若把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成悬念式问题,再引导学生返顾全文,深入探求,步步逼近,破除悬念,解决问题。这种结构,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加快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3、电化教学:借用录相、音响、投影、幻灯设备等进行教学,能极大扩充教学容量,激发学习兴趣,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能有效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演示,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舒婷及朦胧诗。
能力目标:品意象、读新诗,学习新诗借助形象生动的意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德育目标: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和主题。
◆教学设想
【模式流程】
教师:创设情境 → 引入新课 → 设疑质疑 → 合作交流 → 新知识迁移(话题讨论)→ 课程小结 → 教学反思
学生:明确目标 → 新知识体验 → 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 →反思体验
【问题设计】
1、我能谈情说爱吗?
把学生推上学习主体地位,适时设疑,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2、舒婷的爱情观是什么?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我要什么样的“爱”。
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重点或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自主探究、实证讨论、激发兴趣。
◆媒体设计
投影仪、声光色刺激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激趣
创设情境,音乐激趣:听两首歌曲——《女人是老虎》《在水一方》,让学生比较两首歌中的女性形象。
生答:凶悍泼辣,温柔可爱。
【设计说明】
欣赏音乐是右脑的拿手好戏。音乐虽不像绘画那样直观,不能造成视觉可见的图景,不能叙述事件的经过,但是它最易激发人的情感,唤起人的联想与想象。选择两首风格不同、意境迥然的歌曲,对职专生的辨别能力作简单测试,激发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引导有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由于音乐调动了右脑活动,因而学生对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产生兴趣,对老师正确引导后所展现的美的意境感知强烈,审美体验深刻,并能牢固记忆。
师问:你们喜欢哪一种类型?
(开课求新,依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态,刺激学生兴趣,从而再次调动学生动机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引发其审美愉悦。)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不平凡的时代女性,看她是如何冲破时代的禁锢,勇敢表白自己的爱情宣言。希望欣赏后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二、作者简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