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5810个字。
松江区201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4.5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6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水光潋滟晴方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2.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3.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4.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下阕中的“强乐”一词与上阕的“”一词遥相照应。(2分)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草色烟光残照里”交代词人是在暮春季节登高望远的。
B.“无言谁会凭阑意”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及孤独原因。
C. 词中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与感伤氛围。
D. 末句交代词人春愁的原因,即对“伊”的思念与追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 节选文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家郑燮。(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3分)
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10.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这封家书是作者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有力批驳。
B. 文中例举的孔子和东坡都有“读书能过目成诵”的本领。
C. 为了有力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 上述语段表明了作者所主张的“读书要选择精华”的观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③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和草书。③王右军:王羲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2)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重视,靠的都是这种方法。
B.王羲之的书法成为世人的焦点,都是像这样的。
C.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器重,都像这些事一样。
D.王羲之写的书被世人所推崇,都像这些事一样。
13.文中,门生的“”和众人的“”,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就。(2分)
14.王羲之“见棐几滑净,因书之”,足见他(精神品质),而“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