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试论蘩漪人物形象
林甸县第四中学 张海燕
《雷雨》是曹禹出世之作,也是成名之作。剧本以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父子、夫妻、兄弟、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尖锐冲突的描写,深刻地暴露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黑暗腐朽,混乱和资产阶级的残暴与虚伪,并且为一群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提出了悲愤的控诉。剧本自问世以来,始终享有盛誉,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扬,这在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上是少有的现象。剧作的成功,除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艺术上的完整之外,还在于它塑造了八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蘩漪的形象更令人们瞩目。尽管在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个典型人物方面, 存在着种种分歧,但她作为一个个性鲜明、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物形象,似乎是没有异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学是人学,应该而且必然反映这种"总和"。因此,研究和分析人物形象时,需要尽力找到他(她)在"总和"中的位置,即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并据此考察其言论行动,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等各方面主要表现了哪个阶级或阶层的意欲,愿望和利益,性格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抹杀人物形象的个性,把一个复杂的形象做简单的划类或阶级的归属,随意贴上标签,采取轻率的处理态度。基于这样的认识,必须把蘩漪放回到诸多复杂关系中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是与周朴园同在的中心人物。
从整个剧本来看,周朴园作为其中的一个中心人物这无可非议。关于另一中心人物,有人认为是侍萍,理由是侍萍与周朴园的冲突是中心事件,从而确定侍萍是又一中心人物。我则认为蘩漪应该是中心人物。
第一、蘩漪是《雷雨》中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剧本以带有封建性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家庭生活,着重写了三条矛盾线索。第一条矛盾线索是周朴因同蘩漪的矛盾关系:第二条矛盾线索是周朴园同侍萍的矛盾关系;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