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总复习时,如何复习作文,是大多数高三同学共同关心的问题。诚然,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这不等于说作文就不需要复习,更不等于说作文就无法复习。从我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来看,作文不但需要复习,而且,如果复习得法,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成绩。实践证明,作文复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里说的“章”,就是指2000年的考试说明。它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应考的法宝。这里所说的“法”,就是从考场作文的特点来研究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应试策略。现在,距离高考只有三十几天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系统地复习写作知识,更没有时间做大量的写作练习,但是,我想,这个时候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下考试说明,研究一下考场作文从写作到评卷的全过程,多一点自信心,少一点盲目性,对我们提高作文成绩还是有好处的。我的作文复习课就从“章”“法”这两个方面展开。<br>
(一)研究2000年考试说明,了解今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br>
和1999年相比,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作文考查方面有三点改动:<br>
1.明确指出只考一篇大作文,不必考虑小作文。实际这也是为了减轻考场负担,以便使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br>
2.采取标星号的做法,把“常用应用文”排除在今年的考试范围之外。也算是减负吧。<br>
3.原来的“整篇作文”“单项能力”改为“基础等级”“发展等级”。<br>
这里最大的改动是第3点。发展等级的提出,体现了三种想法:<br>
(1)选拔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br>
(2)体现对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的考生的鼓励。<br>
(3)体现拉开作文分数档次的迫切愿望。<br>
这对命题和复习考试都提出了要求。<br>
从命题上来说:发展等级突出了创造性与文学性,命题上就一定要考虑开放性,从内容范围、思想见解、文体三个方面都要体现开放,不然,就很难体现学生的才华。1998年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由于对作文的内容、形式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曾经被人戏称为“带着镣铐跳舞”,要想考出创造性,考出文学性,就要去掉这些限制,打开这些“镣铐”。基于这种分析,今年的作文命题可能会像1999年那样,只给内容范围或话题,让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择立意、自定文体”,充分发挥你的特长,展现你的才华。<br>
从复习考试上来说,新考纲第一次把考试范围与评分结合起来,提出了发展等级的10分,这10分,志在必得,不然,在起点上我们就比别人低了10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认真研究,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其中的一两项上有所提高,在发展等级上得分。<br>
在对考纲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澄清一个错误概念。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高考命题逐年在淡化文体意识。这种说法应该说反映了高考命题上的一个实际趋向。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淡化文体意识”,是从命题的角度说的,也就是说,近几年的文题不再强调一定要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而是放的比较宽泛。比如,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明确规定,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题材。1999年更进一步,规定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这就是所谓的“淡化文体意识”。但这并不等于说写文章可以没有“体”,可以写成既非议论又非记叙,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文章各有体,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表达的需要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只要写议论文,就少不了论点、论据、论证;只要写记叙文,就要考虑记叙的六要素,这是无论如何“淡化”不了的。那种以为“淡化文体意识”就是可以随便乱写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br>
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对这两年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的比较,进一步谈作文如何复习应考的问题了。<br>
在总说部分,与去年一样,提出要“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常用应用文”标了星号,明确告诉大家,应用文不在今年的考查范围之内。那么,如果今年的作文要求还像去年那样“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的话,我们写成记叙、议论、说明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