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100字。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
  说明: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 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缜(zhěn)密 商榷(què) 和(huò)稀泥 揆情度(duó)理
  B.取缔(tì)木讷(nè) 档(dàng)案袋 疾风劲(jìn)草
  C.栖(qī)息   挟(xiá)持 白炽(chì)灯  戎马倥偬(zǒng)
  D.葳蕤(ruí) 豢(huàn)养 软着(zhuó)陆 扣人心弦(xuán)
  【答案】A
  【解析】B.取缔dì,疾风劲jìng草;C.挟xié持;D.扣人心弦xiá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焕发 剽悍 鼎力相助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璘选 更迭 流光异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C.砥砺 斡旋 别出心裁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甄别 笼络 休养生息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答案】C
  【解析】A鼎力相助,B遴选,流光溢彩;D天网恢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    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
  【解祈】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语出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楕确。”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是仕阔的场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支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是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答案】C
  【解析】A“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B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的”; D语序不当,应将“仅仅”放在“理解”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
  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     ④苏轼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     ④李清照
  【答案】B
  【解祈】“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是歌颂韩愈。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 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掷地有声。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試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 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刚直不阿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上联“三户”指楚,《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 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 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间》之名。“大河百代众浪齐奔陶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戟芳竟秀盛开一枝女儿红”,说的是李清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本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