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440字,部分答案扫描。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睥(pí)睨   熨帖(yù)   龌龊(chuó)   沐猴而冠(guàn)
  B.氛(fēn)围     颤(chàn)栗   遴(líng)选     莞(wǎn)尔一笑
  C.琐屑(xiè)     诟(gòu)骂    佣金(yòng) 因噎(yē)废食
  D.肖(xiāo)像    提挈(qiè)     辟谣(pì)      数九寒天(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脉搏  提要钩玄  熔化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装祯    繁文缛节
  C.恢弘    死不瞑目    气慨    嘻笑怒骂
  D.凋蔽    娇生贯养    翔实    风声鹤唳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根据专家解释,自主招生面试的重点是________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潜质。
  ②作为旅游管理者,理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受益于自然与历史的________。
  ③H7N9禽流感来袭,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民众了解疫情进展,以便________调整个人防范策略。
  A.考察 惠赠 及时  B.考察 馈赠 即时
  C.考查 惠赠 即时  D.考查 馈赠 及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贪官胡自华痛哭流涕地写下了《我的忏悔》,他说自己对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和社会不正之风,由反感、厌恶,逐渐发展到自己从中迎合,感到习以为常,慢慢深陷其中。
  B.在陕西谢朝平事件、江西宜黄血拆事件中,微博狙击潜规则的表现可圈可点,对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解决,几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不赞一词,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D.改革换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司
  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D.贵州已正式启动制造“空气罐头”计划,已经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贵州空气罐头”创意设计方案,计划使其成为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忌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微软的“XP”操作系统,正式发行于2001年,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很多用户都认为“XP”是一款很经典的操作系统,但在4月8号时,微软将在全球停止对“XP”的服务支持。
  C.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收入分配改革已到攻坚阶段,亟待破解垄断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腐败产生的灰色收入两大顽疾。
  D.雾霾天气不仅造成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影响了交通运输。江西、江苏等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患者急剧增加,其中,儿科就诊人数增加最为明显。
  7.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原诗为《三衢道中》,曾几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绿阴不减来时路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  
  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 ①③②⑤   B. ③②①④  C.②⑤①④      D. ②④①⑤
  8.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叙述、评价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B.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