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70字。
现 代 文 阅 读
第一部分、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五、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用: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④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六、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
(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七、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①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 推动情节发展; ③ 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
如《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
④ 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或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或 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如《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
⑤ 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突出、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感染力。
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 暗示社会环境。
如《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2)、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
……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承上文,总起下文),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文末:总结全文;点题或点明中心;引人深思;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三)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新优美、简洁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精辟深刻、音韵和谐、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引发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要根据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