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有教案,约4080个字。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说课稿
博野县里村中学李丽贞
一、考试说明分析
清代学者刘淇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助字辨略》)可见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用法主要是连缀词语、标识结构、表达语气等。
考试说明中明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近两年在中考文言文阅读中成为考查的重点。要求掌握的14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
二、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老早就脱离口语交际领域,理解与掌握起来本身就很困难,更何况文言虚词,更显晦涩难懂与枯燥无味。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积累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掌握“之、其、而、以”四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激趣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语文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语境掌握“之、其、而、以”四个虚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文言知识迁移,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法学法
1、提示点拨法
对于疑难问题,教师给予适时引导、点拨。
2、激趣教学法
激趣导入与小组合作教学角色转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小组合作讨论法
古今语言差别很大,疏通文字,了解例句句意,是文言虚词教学的瓶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的教学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
4、读、背结合法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重要的手段。识记典型例句,是掌握文言虚词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会迁移。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