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7760字。

2005年6月山东莱西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纸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疲惫  蓓蕾  悖谬  泽被后世   关怀备至
B.斑驳  停泊  脉搏  日薄西山   英姿勃发  
C.差劲  惊诧  古刹  姹紫嫣红   叱咤风云  
D.矗立  触犯  罢黜  怵目惊心   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  蝇营狗苟  斩钉截铁  一言即出 驷马难追
B.筹码  妍媸毕露  柳暗花明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C.就范  临渊羡渔  集腋成裘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D.通谍  锦衣夜行  枉费心机  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句子所运用的比喻   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   ,便失去了良知。
③谢冕说过:“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   诗人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最后的目的。”
A.包涵  眷念  领略   B.包含  眷念  领教
C.包含  眷恋  领略   D.包涵   眷恋  领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到你面前,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D.刘迪近年创作了两篇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 在评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首诗只有二十个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B.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
  C.说也不信,生活中的痛苦(只要这种痛苦是真挚的,善良的。),一俟到了回忆中,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
D.“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的福祉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做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B.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品格。
  C.一套理想的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之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心理学工作者的协同工作。
D.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初中生辍学率愈演愈烈,这种情势,真是令人担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什么是小说?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理论界至今也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然而,无论小说的内涵发生怎样的变化,小说总包含着叙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在小说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作为其内核的叙事是使小说保持本质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小说的叙事进行探讨,理应成为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际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一直将小说的研究重心放在政治、道德、社会、文化等外在的层面上,小说叙事的研究则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才逐渐意识到这种传统研究方式的不足,开始把研究的重心向叙事方面转移,并最终导致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学的诞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叙事学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学研究尤其是小说研究路数的一次有意识的反拨。
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叙事学最显著的理论特征是把叙事作品看作一个独立自足、不假外求的封闭的系统,从而专注于寻找文本内部诸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不妨设想,如果用叙事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研究,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现呢?设想当然是富于启发性的,但问题是研究手段与研究对象之间在时空方面存在的差异能否使其在操作的层面上得以顺利实施。王平先生的新作《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使我心中的忧虑冰消雪融了。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在总体上沿用了叙事学理论共时性研究的方法,全书共八章,除第八章介绍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家的叙事理论外,其余七章分别从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叙事模式、叙事修辞等七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我们看到,在书中,王平先生没有像以往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那样,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作为并列的两个系统进行分别研究,而是把两者放在同一纬度上进行观照,这充分体现了共时性研究的特点。但是,在每一章里,作者的论述仍然是按照小说发展的顺序来展开的,这实际上是把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结合了起来,从而使全书具有了史的性质,也使我们对小说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的分析,我们看到,作者实际上已经通过对小说的叙事分析,进入到了小说发展规律的探讨上。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作为第一部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透过这个视角,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内存在着的巨大空间。
7、“理论界”对小说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致的看法”,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这一文体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其所能反映小说本质的属性积累较多,在有关小说本质的属性认同上,人们难免存在着仁智之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