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80字。

  《祭十二郎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祭文的写法。
  3.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祭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理解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听录音,注意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深沉真挚的感情。
  ② 学生初读认准字音;再读体会感情。
  ③ 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 检查朗读,看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
  五、分析理解第一~三段:
  (一)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这三段的意义:
  答:第一段叙述我听闻侄儿去世准备祭奠的经过;第二段书写身世与家世之不幸的孤苦无 依;第三段叙述两人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表现自己的悔恨和遗憾。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意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第二课时
  一、分析四~六段
  (一)分析段落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