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字。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冲淡美作为一种诗歌风格,是艺术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花朵;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借鉴的处世之道。不能接受这种美的心灵是残缺的心灵。《夜归鹿门歌》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 教学这首诗歌,不仅要看到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还要看到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善功能。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语;把握诗歌主旨。
2、品味诗歌的冲淡之美并把握其特征,认识其意义。
3、比较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异同,促使鉴赏能力精细化。
然而,冲淡之美却如同水中的盐一样,无形有味,很难把握。所以,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冲淡美进而把握其特征,应该是这节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特设计两组比较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杜甫、李白、陆游的诗歌相比较,把握冲淡的风格;二是孟诗与王维诗歌《归嵩山作》的比较,发现其异同点,使学生的鉴赏能力精细化。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