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10字。
《诗经•蒹葭》练习和拓展资料9.15
一、学习目标:
1、复习《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六义”的概念;复习《诗经》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叠词;熟悉中国古代诗歌一些常用意象。
2、了解《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
3、积累涉及到的文言知识。
4.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诗经》的六义,文言词语的解释 2、难点: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意象的理解
三、练习:
(一)外在的行为往往是内心情感的折射,除此以外,诗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什么来抒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A、诗中哪几句是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里的景物描写运用了《诗经》中哪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什么选择蒹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是写景.
B、运用的是起兴手法,“兴”是《诗经》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多为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C、“蒹葭”就是芦苇,它与秋水结合,往往能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
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另外,芦苇的特点是纤细修长,柔而坚韧,诗人对“伊人”的情感不正是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的吗。
[(二)(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